游客发表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扶贫领域违纪违法违规问题618个、处理1369人,移送司法机关审查起诉42人,点名道姓通报典型问题173批次419件次785人次。
经过多年的经营,作为广大受众不可或缺的信息获取方式之一,市级广播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时政新闻权威发布+民生关注+交通旅游+音乐娱乐的传播方式,培养了相对固定的收听群体,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手机、电脑等蓝光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作为三大传统主流媒体之一,市级广播拥有党委、政府的政策及资金支持,掌握着权威信息的发布渠道,采编播体系完备,拥有从业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在新媒体终端上,除了适应受众对文字、图片的阅览习惯,也要积极植入声音,充分发挥声音的作用,让声音无处不在,体现广播的优势。(二)市级广播媒体的不足1.传播模式化,影响力弱化。在传统的中波传播、调频传播基础上,广播媒体也在积极探索和融入新兴传播方式。当前,广播媒体应该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主动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责任。
(二)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五)充分发挥声音的优势,展现广播的特性。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昭通市科学技术协会2020年5月29日。科技为民就是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孜孜追求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从科技发展史与现代经济需要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战略,从民生观的逻辑起点以及实现途径两个方面指明了科技发展是为了人民,科技发展依靠人民的现代科技特征。为了实现昭通与全国同步脱贫奔小康,你们在科技扶贫战线一马当先,在培育六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中开拓探索,在打造中国西部硅谷铝谷中孜孜不倦,在建设西电东送能源基地中冲锋在前……你们把汗水洒在了课堂、实验室、病房、车间和田间地头,你们用足迹把自己的学术论文写在了昭通广袤的大地上。
昭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正站立在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号召的潮头,在各自的领域开拓、深耕、创新,无私无畏地弘扬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致力于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开放合作。科技为民、奋斗有我,祝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节日快乐、创新发展、事业顺利。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使得科技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科技工作者的专属节日里,向全市的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与诚挚的慰问。我们真切地知道,你们常常是付出的多获取的少,为了科技兴国科技兴昭这沉甸甸的理念和信念,你们一直执着地坚守在各行各业的第一线,在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思维的支撑下,抛弃了在父母渐渐老去的岁月里承欢膝下的机会,割舍了在儿女不断成长的时光中循循善诱的陪伴……而我们昭通,脱贫攻坚大决战即将取得决定性胜利,开创了交通运输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新局面,迈入了货真价实的高铁时代,实现了昭明通达的世纪梦想……今天,在这个专属你们的节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我们为你们感动,为你们骄傲!中国已经昂首迈入新时代,昭通的发展、跨越、崛起,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科技的落脚点是以人民为中心。
所以,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主题被确定为科技为民、奋斗有我,我们在向全市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达慰问之意的同时,向全市人民呼吁:科技为民的理念,应该成为我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科技传播与普及乃至整个科技事业发展的基本理念,让我们和全体科技工作者一起,挚起科技为民这杆大旗,把自己融入到科技创新科技兴昭科学普及的洪流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全体科技工作者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将科技植入到全市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坚持昭通路径、锻造昭通速度、树立昭通作风、打造昭通形象、弘扬昭通精神,在开创昭通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局面方面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与奉献,取得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与经验。你们苦苦求索的身影、铿锵坚实的脚步,昭彰出的是敢想敢干敢担当,坚韧求成,再硬的骨头也要嚼碎的昭通精神。我们兴奋地看到,为了提高昭通的科技发展水平,你们在创先争优的工作中孜孜以求
群众搬迁到哪里、产业就要发展到哪里。刚搬进新居几天,靖安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就为他做了免费的健康体检,得知自己的身体检测都正常,曾友付开心极了。
为了扶持扶贫车间,昭阳区出台了相关措施,要求各乡镇党委坚持成熟一家、建设一家,落实保姆式一包到底的服务保障措施。扶贫车间建到家门口搬得出是关键,稳得住、能致富是硬道理。
来这里打工,试用期每天60元,过了试用期每月2200元工资,还有全勤奖金、加班费,我很满意现在的生活。搬迁之后再扎根,更好的日子多着嘞。面对如此庞大的安置区和民生事务系统,全市各级干部凝聚一条心、统筹一盘棋、树起一面旗、用好一把尺,通过服务管理中心和社区服务机构的建立和人员匹配,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办公有阵地、服务有窗口、活动有场所、办事有专人,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一条龙全天候服务,有效打通了联系服务易迁群众的最后一公里。30余名工人正在赶制各类服装。随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昭通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出行、用水、看病、上学等问题正在得到有效解决,搬迁户生活条件正在不断得到改善。让人搬到人该呆的地方、让树长到树该长的地方。
这只是昭通扶贫车间建设的一个缩影。全天候服务暖民心从老高山搬进城,地理落差带来的心理落差,无疑让搬迁群众感到了种种不适。
以有温度、有爱心、有色彩、有特点的现代化党群服务中心为建设方向,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齐备原则,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资源和各种服务功能,合理设置建设了6个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警务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妇女儿童之家、4点半课堂、志愿服务工作站、职工之家、爱心超市、社区党校等社区业务功能用房。规模如此之大的搬迁如何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昭通没有简单地一搬了之,而是通过建设扶贫车间、发展特色产业、开展全天候服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仅让群众挪出穷窝,更要从根本上斩断穷根。
作为全国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跨县安置区,其承载着来自昭阳、大关、永善、彝良、镇雄、盐津等5县1区4万余人的搬迁任务,与之配套建设的8.1万平方米总投资达3.3亿元的扶贫车间也在火热的施工中。只要这些因素存在,挪出穷窝的群众就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稳得住。
来自细沙乡石坪村的苗族群众韩金忠,熟练地踩着缝纫机踏板推送布料,完全看不出他是一个刚到公司学习20多天的新手。2020年春节前夕,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陆续建成,昭通贫困山区的群众迎来一轮又一轮搬家高峰,住进了崭新的房子。第二天一早,唐远城带齐资料到服务大厅,半天时间就办好营业执照和创业贷款。目前,在这里上班的搬迁群众有30人,等红光新区厂区建成后,就会有400多人到公司就业。
3月5日,在昭阳区靖安安置区,随着最后一根横梁稳稳嵌入楼顶,该安置区扶贫车间首栋厂房顺利封顶。昭通锁定的搬迁对象有36.24万人,集中安置点达28个,其中万人以上规模的有8个、4万人左右规模的有2个、跨县安置人数7.69万人,相当于新建8个集镇、2座中等县城。
在永善县工业园区的扶贫车间,云南康迪服饰有限公司的一台台缝纫机有序摆放,嚓嚓作响。在靖安安置区,安置区临时党工委(管委会)聚焦疫情给贫困群众外出就业及产业发展带来的新困难,瞄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新问题,坚持搬迁安置同发展产业紧密结合,建成蔬菜、食用菌大棚3000个,建成扶贫车间2.5万平方米,广东立时电子、锡箔纸、君子兰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已在这里投产运营,1397名搬迁群众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
目前,利用村组活动场所建设的98个扶贫车间均已创收,带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4300多人。在扶贫车间建设中,昭通坚持因地制宜、政策激励、转移就业、互利双赢的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制度管理、提供政策保障、加强支部引领、加大招商引资,逐渐走出了一条群众增收、企业壮大、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双业并举养活一方人要全力做实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就要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增收困难,抓住就业、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易地扶贫搬迁户刘自琴说。靖安安置区坚持重视群众服务的理念,除设立相当于街道办事处的群众服务管理工作机构外,还从搬迁人口较多的大关、永善、彝良等三个县协调抽调工作人员组建工作站,从昭阳区各行业部门抽调精干力量充实到易迁群众便民服务大厅设立的医疗、社保、民政、教育、工商、就业等涉及群众经济生活各方面的九个服务窗口。而此前,全市各地都在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蓄势发力——入驻昭阳工业园区的昭通讯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从投入生产以来,已吸引了数百名群众在车间内务工。
唐远城兴奋地向工作人员感谢道:以前在老家要跑到几十公里外,花几天时间才能办好的事情,没想到你们用半天时间就帮我办好了。针对剩余未就业劳动力,靖安新区劳动力就业转移中心已做详细意愿调查,目前与入驻新区的云南东顺、云南业图、昭通锦豫、昭通九和、上海一言、云南建琪等人力资源公司开展企业订单化培训,不断提高易迁劳动力就业务工技能。
统筹、整合、衔接物业管理、片区长、楼幢长、绿化、保洁、河道管理员、看护员、就业信息员等公益性岗位,在新区科学合理设置1393个岗位,确保每户搬迁群众至少有1人就业。说到给孙子开具入学健康证明的事,73岁的曾友付感慨万分,他说:过去,我们生病也不敢看,一是穷,二是离医院太远,现在家门口的卫生院就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真是太好了。
盘活利用新区500多间各类商铺资源,为520余名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创业。来源丨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刘建忠、沈迅)。
相关内容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